完工專案
2021-嘉義市立美術館
設計說明:
構造與工法的跨時代對話
隨著舊建築再利用成為重要的議題,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物,如何在小規模拆除擾動的前提下,在外觀與內部機能上賦予新意,延續舊建築的生命,是本案舊建築再利用的主要挑戰。
嘉義市固有「木都」美名。曾是重要建築材料的木材,在21世紀以新式木構造之姿,在生產技術上飛躍性發展,融合兩種新舊建築材料進行改造的美術館,體現了重要的當代性意義:保留舊有的RC建築,輔以木構造改建以提高耐震性能及舒適性,回應嘉義「木都」的主題。
新建外牆工法上採用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(CLT)替代原RC外牆,其外立面採用玻璃帷幕,將A、B、C三棟的外立面意象串聯起來。面對廣場的方向,使用集成木梁柱新建挑高三層樓的大廳,加上大面積的結構玻璃立面,將美術館的入口翻轉,創造出彷若「都市客廳」的景觀中庭。
(本案與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)
設計資料:
基地位置:嘉義市
樓層機能:地下一層、地上四層美術館
基地面積:4,262.35㎡
建築面積:1,965㎡
樓板面積:5,179㎡
構造材料:集成材木構、CLT木構、帷幕牆、印刷玻璃、鋁包版
設計時間:2014/10~2017/9
施工時間:2018/2~2020/3
攝影:原間影像 朱逸文
獲獎:
2020 第八屆臺灣景觀大獎 優質獎
2021 國家卓越建設獎 最佳環境文化類 卓越獎
2021 臺灣建築獎 首獎
構造與工法的跨時代對話
隨著舊建築再利用成為重要的議題,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物,如何在小規模拆除擾動的前提下,在外觀與內部機能上賦予新意,延續舊建築的生命,是本案舊建築再利用的主要挑戰。
嘉義市固有「木都」美名。曾是重要建築材料的木材,在21世紀以新式木構造之姿,在生產技術上飛躍性發展,融合兩種新舊建築材料進行改造的美術館,體現了重要的當代性意義:保留舊有的RC建築,輔以木構造改建以提高耐震性能及舒適性,回應嘉義「木都」的主題。
新建外牆工法上採用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(CLT)替代原RC外牆,其外立面採用玻璃帷幕,將A、B、C三棟的外立面意象串聯起來。面對廣場的方向,使用集成木梁柱新建挑高三層樓的大廳,加上大面積的結構玻璃立面,將美術館的入口翻轉,創造出彷若「都市客廳」的景觀中庭。
(本案與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)
設計資料:
基地位置:嘉義市
樓層機能:地下一層、地上四層美術館
基地面積:4,262.35㎡
建築面積:1,965㎡
樓板面積:5,179㎡
構造材料:集成材木構、CLT木構、帷幕牆、印刷玻璃、鋁包版
設計時間:2014/10~2017/9
施工時間:2018/2~2020/3
攝影:原間影像 朱逸文
獲獎:
2020 第八屆臺灣景觀大獎 優質獎
2021 國家卓越建設獎 最佳環境文化類 卓越獎
2021 臺灣建築獎 首獎